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新闻发布厅第六十七期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时间:2020年12月4日

发布人:副市长吴建伟、市司法局局长金健峰

主题:《常熟市法治政府建设状况报告》白皮书主要内容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本市于2016年3月印发《常熟市法治政府建设2016—2020年规划》,对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进行全面部署和科学安排,明确了五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本期新闻发厅邀请副市长吴建伟、市司法局局长金健峰,为大家介绍《常熟市法治政府建设状况报告》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的主要内容。

白皮书编纂目的和特点

白皮书编纂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回顾五年来本市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情况,总结经验,寻找差距与不足。二是接受社会监督。法治政府建设不是政府的“独角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希望通过白皮书的发布,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常熟的法治政府建设,监督和帮助政府查找自身在依法履职方面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促进全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的不断提升。

白皮书的特点,一是客观公正。白皮书既反映法治政府工作经验和特色亮点,也反映存在问题和不足。常熟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但毋庸讳言,某些领域或某些环节仍然存在不足和问题。对此,白皮书没有回避,对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皆作了客观反映。二是内容全面。根据《纲要》明确的工作任务,从七个方面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同时归纳了五个方面的特色亮点。白皮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和实例,全面呈现本市法治政府建设状况,内容丰富全面。

白皮书的主要内容

国务院《纲要》规定了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等七个方面的工作任务,这既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主要任务,也是评价法治政府的核心指标。因此,白皮书集中反映了《纲要》实施以来常熟市各级政府和部门在这七个方面的工作状况。

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

主要通过不断健全法治政府建设体制机制、有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能力水平等三个方面的举措,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的落实。特别是其中构建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制体系、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实施机关部门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做法,受到了上级政府的肯定,并被国内、省内兄弟城市学习借鉴。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一是反映了常熟2015年以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情况,率先在全省开展证明事项清理试点,2019年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先进县。二是反映了2015年以来本市着力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编制等工作。三是反映了2015年以来市政府优化改善政务公共服务情况,推广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运行模式,推行“不见面审批”,政府服务效能得到切实增强。四是全面反映2015年以来社会治理法治化情况,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刑事案件发案数“十二连降”、破案率“九连升”。“六五”普法完美收官,“七五”普法顺利推进,成为全国唯一的普法先进“六连冠”县 (市、区)。五是反映了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情况,2018年获评首批“国际湿地城市”,2019年获得第一批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区)称号,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

依法行政制度建设

重点反映了政府立法制规情况,2015年以来全市制定如《常熟市大病补充医疗保障实施意见》《常熟市住房保障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共计108件,其中市政府规范性文件20件、部门68件、乡镇20件,涵盖推进改革发展、创新社会治理、保障民生改善、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内容。

行政决策

主要反映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的建立完善以及实施情况,出台《常熟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五年来,市政府对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都组织学者、专家对决策方案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和综合效益评估。同时,全面反映本市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出台《常熟市政府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常熟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推动法律顾问在促进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五年来,市政府法律顾问出具法律意见书124份,提供重大行政决策法律咨询百余次。

行政执法

一是从整合执法资源、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推进综合执法改革等方面,反映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情况。2015年镇域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进,2018年5月,本市所有镇(街道)实现综合执法全覆盖,各镇(街道)均成立了综合执法局,相关经验做法先后被近40个省内外县市学习借鉴。二是反映了五年来本市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等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三是反映了加强重点领域执法监管力度情况,特别是本市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保等领域,建立监管“零容忍”机制,重点领域执法监管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五年来通过“两法衔接”机制移送案件共计454件,其中公安机关立案362件。

行政权力监督

一是反映五年来本市深入推进权力清单、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重大建设项目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情况,以公开促监督。二是反映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情况,包括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审计监督、人民法院和检察院的监督情况。三是反映拓展监督渠道情况,2015—2019年,“12345”平台共受理各类服务需求521.19万件;“寒山闻钟”论坛主帖48463件;办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1028件,其中市政府办理175件。

社会矛盾化解

一是反映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情况,2015—2019年,行政复议机关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313件,复议直接纠错率7.9%。二是反映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情况,本市自2019年被确定为省非诉解决综合平台建设试点市以来,全市非诉讼纠纷共受理调解9778件,调解成功率99%以上。三是反映公共法律服务开展情况,建成面积570平方米的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五年来,本市开展“三农”专项法律服务150余场次,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874件,办理刑事全覆盖案件850件。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亮点

■本市近年来在监督规范行政权力方面成功经验

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促进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对于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和高效政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本市强化行政权力监督,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在预算、决算公开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预算、决算公开范围,2015年,市政府实现“三公”经费预算和决算全面公开,教育、科技、财政等9个政府部门首次在政府网站公开本部门上年度决算。2015—2019年,共发布政务信息25000余条,其中土地征收信息136条、房屋征收与补偿信息121条、政府采购信息1105条。每年公开人大审议通过的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下年度财政预算草案,不断拓展征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保障性住房、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范围。严格落实政府投资项目在项目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招投标公开制度,每月定期发布市政道路、老小区改造、城乡绿化等在建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让重点领域政务信息公开成为自觉、成为常态,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主动接受外部监督

监察机关重点加大对安全生产、生态文明等领域的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损害事件背后的失职渎职、滥用职权问题。同时,市政府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积极推动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列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体系。

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积极推进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和审计监督职责优化,保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强化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重点领域的审计力度,积极拓展审计的广度和深度。2015—2019年,完成审计项目182个,提出审议建议818条,着力打通审计作用发挥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视巡察等其他监督的贯通协作机制,及时移送处理审计发现的问题。

进一步拓展监督渠道

本市进一步强化传统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开通“政风行风热线”节目,邀请政府及部门相关领导做客直播间,直面市民诉求,解答市民提问;开设《法治会客厅》媒体专栏,实行各部门“一把手”上线制,就当下热点难点问题与群众代表“零距离”沟通交流。同时,还发挥便民服务热线“12345”、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监督功能,对市民反映的各类问题坚持做到有问必答、有错必纠、有案必查,接受市民监督。

■本市近年来在推进镇域综合执法改革方面具体举措

2014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市委、市政府在镇域范围启动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在全市7镇2街道探索开展综合执法试点改革。六年来,本市持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通过整合执法资源、推动执法重心下移等方式,试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全省推广改革提供了可推广的样本和可复制的经验。

突出法治引领

在镇域(街道)综合执法改革过程中,本市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由于镇域(街道)综合执法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原先由市政府相关部门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下放转移到各镇(街道),这改变了权力事项的行使主体和运行机制,需要有法律依据。基于此,在权力下放模式选择上,本市认真研究了授权、委托、相对集中处罚权三种可以改变权力行使主体的法定方式,并仔细分析了各自利弊,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选择以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方式推动镇域(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同时,本市在推进相关改革时,坚决贯彻落实 《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严格履行法定程序,将改革方案逐级上报至江苏省政府,经批准同意后组织实施。

注重统筹推进

在组织架构上,前期成立了由市领导负责的镇域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改革试点全面推开过程中,建立了镇域(街道)综合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沟通改革有关事宜,着力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推进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在推进方式上,坚持先试点后推开,坚持先在各镇(街道)成立综合执法局,再根据实际需要分批次下放转移相关权力事项,并同步推进政府部门相关执法人员下划至各镇(街道),防止行政权力盲目、无序下放。此外,为确保各镇(街道)对下放转移的行政权力事项能够“接得住、管得好”,本市还通过划拨、招录等方式进一步充实综合执法力量,每年对执法骨干人员进行轮训,开展为期6个月的学期制培训。目前全市各综合执法人员及执法辅助人员共计2300余人。

密切协同配合

在服务保障上,积极协调落实市政府部门和属地政府有关责任,加强综合执法办公场所、设备设施、工资奖金等方面保障,积极打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当前全市各镇(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场所面积共计20000多平方米,执法车辆130多辆。在标准统一上,改革启动之初,本市就制定出台标准,对内设机构、着装、装备标识、文书、自由裁量、案卷装订等进行统一要求。同时,本市还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专门建设了镇域综合执法网上平台,配套开发了现场移动执法系统,执法人员现场可通过移动执法设备对执法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固定现场证据,“零时差”上传至执法平台,实现案件网上实时跟踪监督。

■本市近年来在推进社会矛盾防范化解方面具体举措

本市作为江苏省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平台建设试点单位,先行先试,致力于统筹多种非诉资源,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不断发展和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

2015年以来,本市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人民调解工作方针,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和多元化解机制,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市已形成以市、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龙头,村(社区)调委会为基础,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为支撑,企事业调委会为节点的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新时期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调解组织506个,有专职人民调解员563名、兼职人民调解员1266名,五年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3293起,筑起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打造和完善市、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面对面”服务。市、镇、村三级实体平台根据各自定位,坚持错位发展、功能互补、一体联动,不断优化服务供给模式,依托市级12348法律服务队,提供“一站式”办理服务。坚持标准化建设和完善服务内容,打造成覆盖司法行政全业务、全时空、便捷高效法律服务平台。拓展村(社区)平台业务咨询、指引和受理范围,推动服务触角向下延伸。统一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标识、服务内容和各项制度建设,公共法律服务真正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有服务内容。

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规范化程度不断加强

2015年以来,本市不断扩大非书面审理复议案件的范围,通过完善复议委员会案审会、复议听证会、专家论证会提高疑难复议案件的审理质效。2019年,为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本市在全市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普遍设立“复议受理点”,提供复议申请格式文书、指南手册和复议咨询。多年来,本市坚持行政复议审判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执法、复议和审判中需衔接的事项,促进了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同时,注重加强业务培训提升行政复议、应诉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层级监督作用。

进一步优化信访工作机制

本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引导群众依法逐级走访规范信访秩序的实施意见》《常熟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清单汇编》《全市信访系统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2018—2020)》等制度,在“常熟市政府”门户网站上设立“常熟市网上信访”专栏,并在苏州市统一门户网站上设立“市长信箱”“部门信箱”“公众监督信箱”等,扩大信访受理渠道。同时,本市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有针对性地采取定点接访、专题接访、带案下访和领导包案等方式,扎实开展信访积案专项治理行动,信访案件化解率逐年上升。

■本市近年来在实施“七五”普法方面新举措

本市是全国唯一普法先进“六连冠”城市。“七五”普法规划期,本市普法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法治宣传要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的指示精神,坚持法治常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大力培育崇德尚法的社会风气。2019年11月,本市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

健全大普法工作格局

深化“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普法责任、任务、活动“三张清单”和备案、联动、督查、通报、考核“五项制度”,全省首创普法责任制媒体栏目《午间风法治会客厅》,坚持双微平台“每日一案”、媒体“每周一解读”、案例集“每季一选编”,累计刊播1056期,打造生活法律案例库。

打造“法治+生活”普法模式

承办“法治让生活更美好”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首推常熟法治文化体验行虞山线,建设“虞歌法韵”“无忧海虞”法治文化特色小镇,编纂出版全国首部普法类志书《常熟市普法志》,全国首创数字门牌“普法E家”平台,探索实施“一镇一品”“一校一特色”“一部门一亮点”等普法品牌,推动法治与文化、历史、城市相融合。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全省首建常熟市综合执法普法教育基地,构建“一个教育基地、一支宣传队伍、一套工作机制、一组普执品牌”四位一体的“普法+镇域综合执法”常熟模式。在苏州率先制定实施《常熟市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探索“订立规矩、重塑习惯、涵养法治”的基层依法治理模式,助推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SJX]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