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厅第八十八期镇村两级社工站建设情况介绍
时间:2022年10月19日
发布人:市民政局副局长袁丰
推进镇村两级社工站建设方面最新进展
如今在村里和社区,出现了社工站这样一个机构,社工站可以为社区的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培训专业社工,链接社会资源,是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重要载体,今天我们请来了市民政局副局长袁丰,为大家介绍常熟在推进镇村两级社工站建设方面的最新进展。
问
社工站是怎样的一个机构,具有哪些功能?
答:为加快推进专业社会服务,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有效推动“五社联动”新型社区治理机制,根据上级精神,在全市全面推进基层社工站建设,于2021年实现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2022年实现村(社区)社工室全覆盖。
基层社工站主要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职能,指导专业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的困境儿童、独居老人、孤残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生活关爱、情绪疏导等服务,开展基础调研、培育社区组织、实施专业项目等专业活动。
社工站是基层民政服务的综合平台,是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推动兜底民生服务从“兜得住”向“兜得好”转变、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重要载体。社工站配置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主要业务是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开展专业社会工作,具有服务、培训、集散三大功能。服务功能,即直接面向社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士、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培训功能,主要是搭建载体平台,培养专业社工,提升市镇两级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集散功能,即链接社会资源,为供需双方提供资讯对接和中转。
问
本市从2021年启动社工站建设以来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本市自2021年开展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以来,坚持平稳推进、规范运行,社工站建设呈现整体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全市共建成14个镇级社工站、339个村级社工室,驻站社工180人,实现全市镇村两级社会工作全覆盖。围绕基层社工站建设,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出台“四项政策”,精确把握社工站职责定位
加强调研和多方论证,制定多个文件政策,确立镇村两级社工站建设的结构框架和工作机制。2021年,常熟印发《关于推进基层社会工作站(室)建设的实施方案》,并先后出台了基层社工站建设的操作指引、评估办法和《“慈善双工”特色建设的通知》,明确了社工站的职责定位,让基层工作有方向有目标有要求,同时,还配套制定了社工站的标识标牌、服务项目操作指引、工作计量标准、评估细则等若干操作指南,形成了规范基层社工站建设和管理的政策体系。
■(二)确立“三个目标”,精准锚定社工站发力方向
1.实现“支部建在站上”全覆盖。印发《“支部建在站上”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到2022年底前,实现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的目标,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7家社工站已建立党支部或正在筹建功能型党组织。民政局将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年内实现“支部建在站上”全覆盖的目标。
2.推进村(社区)社工室全覆盖。依托“睦邻空间”社区服务项目,推动专职社工深入村(社区)一线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为社区培育孵化社区志愿者、发掘发现乡贤等社区慈善资源。目前,常熟所有村(社区)均实现了专业社会工作全覆盖。下一步,常熟将着力规范村(社区)社工室建设运作,全面提升社工室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和专业能力。
3.创新基层社工站(室)运作模式。深化与市慈善总会的协作联动,推动镇(街道)社工站与慈善会“站会联动”、村(社区)社工室与慈善工作站“室站融合”,着力打造“慈善双工”特色品牌,将慈善元素与社工、义工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基层社工站(室)“慈善+社工+义工”三方联动的运作模式,致力于将社工站(室)打造成集慈善文化宣传、公益理念传播、志愿活动开展于一体的基层服务阵地,实施了“慈善故事大讲堂”、社区志愿“微服务”、特殊群体圆梦“微心愿”等行动。开展的“慈善关爱·超市券”项目累计投入金额235万元,惠及困难群众3.26万人次,进一步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依托“两个项目”,实质推进社工站行稳致远
1.实施“睦邻空间”项目。近年来,为深入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常熟出台多项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睦邻空间”社区服务项目,于2020年年底实现全市339个村(社区)全覆盖。基层社工站建设启动以来,常熟借力“睦邻空间”项目实施的成功经验,按照“综合+专项”的模式设置社工站服务项目,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承接运行,推动社工站建设与“睦邻空间”项目常态实施相融合。
2.实施“社区微治理”项目。今年以来,常熟各社工站联动开展“圆梦微心愿”“志愿微服务”“社区对话微论坛”系列项目,扎实提升社工参与社区治理的实效。一是开展特殊群体圆梦“微心愿”行动。打造“社工寻梦、爱心人士领梦、困难群体圆梦”的公益爱心链,一到三季度分三批圆梦58个,成为凝聚小城大爱、拓展慈善人群的重要载体。二是开展社区志愿“微服务”行动。结合3月5日“江苏志愿者日”,以基层社工站(室)为依托,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在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社区治理等领域开展综合性服务,共31家社工机构的425名志愿者参与,受益人数达434人。三是常态化组织社区对话“微论坛”活动。构建镇(街道)、村(社区)和社工机构之间的三方对话机制,分享治理经验、共商治理难题,今年以来已先后开展支塘、董浜、东南等5期街镇专场。
■(四)实施“一个标准”,全力推动社工站提质增效
今年7月,常熟依托社会工作指导中心,对各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着力推进基层社工站标准化建设。围绕省社工站建设督导评分要求,聚焦社工站阵地打造、制度建设、资金投入、运行情况等重点,各镇(街道)社工站先行开展自查,市社会工作指导中心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查看台账等形式开展督导,形成了《督查报告》。8月5日,召开基层社工站建设专题推进会,就督查情况进行了通报,围绕有力有序推进社工站工作进行了交流,着力推动基层社工站建设走深走实。
问
在基本实现全市镇村两级社工站全覆盖的基础上,下一步民政部门有哪些工作计划不断完善社工站建设?
答:基层社工站作为专业社会服务的提供站、广大爱心资源的链接点、落实民政为民目标的实践点,是全新的理念、全新的任务、全新的目标下出现的专门致力于社会服务的机构,是推进社会组织,尤其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下一步,民政部门将立足民政主责主业、逐步拓展工作任务要求,不断提供专业水平,做精做实为民服务工作,以基层社工站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基层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提高社区生活和谐度,提高居民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